- 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32 点击次数:50
提起范仲淹,大家基本上就只记得他那篇《岳阳楼记》了。
以前读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时,高中生们背得苦哈哈的,一边背一边吐槽为什么写这么难背的文章。但现在,学业压力小了,再翻翻这篇名篇,才发现范仲淹的文人气概真是挺有意思的。
范仲淹当初穷得揭不开锅,可他愣是勒紧裤腰带坚持读书。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不能上班,生活变得很苦,晏殊给他介绍了应天府书院的工作。他在那教书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,努力改变学院风气,让那些学生不再只写应付考试的八股文。
他当上官员后,总爱直言不讳地指出时下的问题,经常用尖刻的文字劝诫皇帝、指责同事。
他一当上将军,就智谋过人,成功拖住了元昊的大军,保住了宋朝的大部分领土。他还号召军民一起加固边疆的防御,还改了军队的奖惩办法,大大提高了士兵们战斗的热情。
当他当上国家的大官,心里就总是挂念着全国的老百姓生活得是否幸福。
即便他被贬到外地,他心里一点都没抱怨,反而在那段路上写诗抒怀,找到了生活的快乐。
宋仁宗17岁的时候,一直幕后操控朝政的章献太后要让百官一起给她庆生,大家都不敢说个不字。可范仲淹却敢站出来写文书说这样不对,觉得这违背了皇家的规矩,还可能损害皇帝的威信。这一举动惹得章献太后大怒,最后范仲淹被赶出了京城。
谁知道范仲淹曾经挺身而出反对太后,可太后去世后,他却为她辩护,说就算太后在辅佐皇帝的时候犯过一些错,但考虑到她养育皇帝的功绩,那些过失就微不足道了。
在宋仁宗明道年间,他想废除郭皇后,范仲淹知道了这事后,赶紧写了一份奏章强烈反对,但最终宋仁宗一怒之下把他从右司谏的职位上撤掉,把他派到外地当睦州(也就是现在的桐庐郡)知州。
范仲淹正月刚从京城出发,直到四月才到了桐庐郡。那时候的桐庐郡,桃花红得漂亮,柳树绿得耀眼,整个春天都显得特别浓郁,范仲淹看到这美景,诗兴大发。
范仲淹在这地方只待了半年,就接连写出了《萧洒桐庐郡十绝》和《出守桐庐道中十绝》。其中,《萧洒桐庐郡十绝·其七》里写着:“萧洒桐庐郡,千家起画楼。相呼采莲去,笑上木兰舟。”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范仲淹看到百姓们幸福劳作时的喜悦心情。
半年后,朝廷让范仲淹赶紧去苏州治水。他在忙于治理水患的同时,还兼顾着办学,还抽空创作了《苏州十咏》和《天平山白云泉》。在《苏州十咏其九·观风楼》这首诗里,他写道:“高楼耸立在郡西城,来此观风名声不凡。千里山川色彩斑斓,家家户户欢声笑语。碧绿的寺庙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宁静,红桥在柳树间闪烁着光芒。登上高楼,岂止是刘白两诗人,满眼都是诗意盎然的美景。”从这些词句中,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范仲淹对苏州的美丽风光充满了喜爱。
以前苏州有一块特别旺的地方,大家都说范仲淹应该把这里建为自家府邸,图个百年好运气。可范仲淹没同意,他反而把这块宝地改建成了一所学堂,就叫“苏州书院”。这书院一开张,近一千年里,居然出了差不多四百个进士,还有八十多个状元呢!
从这里,我们不难看出范仲淹的淡泊名利。
吕夷简这宰相上任后,就一直偏袒亲戚朋友,选拔官员也不看成绩。庆历五年时,范仲淹这人对坏事特别反感,一见吕夷简这样干,马上写了个奏折,狠狠地批评了吕夷简的坏行为,还说他拉帮结派。
当时宋仁宗虽然知道了宰相吕易简的不当行为,但因为形势所限,还没打算对他采取措施,所以也就没太在意那封劄子,结果这事儿让吕夷简给知道了。
为了对付范仲淹,吕夷简宰相就拉拢了一帮大臣,连续给宋仁宗写了十几封信,里面大骂范仲淹是在胡说八道,诬陷别人,企图借此提升自己的名声。
最后,为了保留范仲淹,宋仁宗不得不将他贬谪到河南的邓州。
范仲淹在邓州任知州期间,接受了朋友滕子京的请求,依据一幅画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是的,范仲淹没去过岳阳,也没见过岳阳楼,可就靠着那幅画,他就能把楼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这等观之“心旷神怡”的绝美景色。
要真是范仲淹心胸狭窄,那他贬官期间哪能欣赏到周围的风景,哪会那么卖力地完成朝廷交代的事,更别提有空闲办学、修寺建庙、尊敬僧侣,还去带动大家信仰佛法了。
范仲淹怎么总是能那么淡定地接受被贬,而且在那来回奔波的这些年里,他怎么就一点抱怨都没有呢?
大概是因为范仲淹离开了那个天天争论不休、贪图私利的朝廷,没有了对手,也就不用整天盯着宋仁宗了。没有了那些烦恼,范仲淹心情舒畅,状态也变得不错。
他摆脱了狭窄的空间,来到了空气清新的自然中,游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,看过了桐庐的秀美和画楼的风情,还走进了村民生活简单的村子。跟家人和乡亲们一起吟诗作画,悠闲地在湖面上划船,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美好的时光。
范仲淹在祖国壮丽的山河里赏景,用这美景净化自己的心,把世俗的繁华、非议和恭维都洗掉,找回当初做官的本心,治愈内心的创伤。
大家常说范仲淹在京城来回奔波,可能心里对皇帝有不少牢骚。不过范仲淹可不一般,他的《岳阳楼记》让宋仁宗大加赞赏,特别是那句“当大官就担心百姓,做闲人还挂念君王。”还有“先为天下的忧愁而忧,后为天下的快乐而乐。”这两句话,更是说明了他做官的宗旨:把百姓的喜怒哀乐放在第一位。
范仲淹总是悠哉游哉,一副超脱世俗、不关心世事的样子,把被贬的日子过得像春天般明媚,让很多人羡慕他那向往的诗意生活。读了《岳阳楼记》这首诗,我们才看清了范仲淹内心的世界,也明白了他的聪明才智。
